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于11月27-28日联合举办首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溱湖峰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11月28日,2021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之二:科技竞争背景下拔尖人才培养与科研发展战略论坛在线上举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教授作题为《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主题报告。
李志民教授从科技评价方式演变谈起,他说虽然我国科研评价体制和政策的制定还没有完全没有脱离“计划经济”、“政府主导”的束缚,但我国科技评价差不多每十年都会上一个新台阶,一直是在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逐步演变。
在目前,科技评价中还存在科学技术评价分类不够明确,在一些评价活动中,用同一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类型的人才和科学技术活动,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还存在评价结果使用不当,科技评价等同人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和短期行为等问题。那么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什么?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键要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怎么管”的问题。
评什么?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
谁来评?要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积极发展市场化评价,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范第三方评价,充分调动各类评价主体的积极性。
怎么评?要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不同种类成果形成细化的评价标准,要把握科研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特点,加强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
怎么用?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高水平技术交易市场,加大金融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细化完善有利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评估政策,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怎么管?要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加强科技成果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探索创新,杜绝科技成果评价中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现象。要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重在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
科技评价的每次改变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嬗变,而非靠文件硬性调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和学术发展规律的自我迭代、更新。在新时代,我们逐步调整科技评价导向,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评价应坚持服务于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要给广大科研人员创造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在内的公平的环境,要重视对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一流学者应着重考量其在国际上影响,对教师科研人员的评价要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为基本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师德师能”同时抓。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