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兴: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2021年学术年会
2021-11-2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于11月27-28日联合举办首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溱湖峰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11月28日,2021学术年会平行论坛之二:科技竞争背景下拔尖人才培养与科研发展战略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高等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人大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教授作题为《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主题报告。

  刘复兴教授认为,创新人才具有体系化的素质结构,有综合的知识基础、T型素质结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施创造性劳动并获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他指出,跨学科是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的关键途径,跨文化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对此,刘复兴教授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海外留学旅居归来的科学家人数大约有近2000名科学家,其中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黄家驷等等,他们都具有跨文化教育背景。正是因为这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像核工业、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激光、采矿、医药等科学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创立了诸多国内第一,是当时国家科技的中国科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样的,我国国内顶尖的科学家很多具有跨文化教育背景。

  刘复兴教授说,科研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一再证明,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我们要尽快布局卡脖子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完善与创新国家创新体系,还要特别关注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价值。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8027711号-4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