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综述(二)
2023-01-15 李志民

  (本文为《智能与赋能: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展望》一书第一章的节选(二)。作者应邀参与该书编写,负责政策篇文稿撰写。该书已于2022年12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

  二、教育信息化政策演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 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 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 大进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中央政府和相关部 委下发一系列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文件,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政策和组 织保障,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 规划的战略理念、主要特征、标志性事件等,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我 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起步阶段(1978—1992年)、 奠基阶段(1993—1999年)、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1年)和大力推进阶 段(2012年至今),不同阶段显现出教育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 代特征。

  (一) 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1978—1992年)

  1978年4月,邓小平提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 视” [2]。自此,电影、电视、广播、投影等声音和影像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 教学等陆续进入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学过程,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并逐步形 成了以电化教育为主的辅助教育教学的模式。

  1978年,经国家批准,中央电化教育馆成立。作为教育部所属负责电化 教育的专门机构,电影教学是它的重要工作之一,包括选题、摄制、审查影 片、引进国外影片、发行和出借教学影片、推广电影教学等[3]。

  1978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始筹建,主要是运用广播、电视、文 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全国开展远程开放 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地方广播电视大学 开始办学。2012年6月,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 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

  1982年9月,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等5所高等院校 附中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同年,上海市教育局也在上海安排试点, 以了解儿童对计算机教育的适应程度。计算机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一是计算 机教学实验,也就是上计算机课;二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198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我国的电化教育专业,电化 教育专业学科体系初步形成,为教育信息化打下了学科基础。

  1986年6月,国家教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 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电视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开播。1987年10月1日, 国家教委宣布成立中国教育电视台[4]。

  1987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成立。其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协调和 推进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逐步建立为教育管理服务的全国 教育信息网络;负责制定国家教育信息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开展教育信息战略研究,与国内外相关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和交流合作[5]。

  此后,全国各级各类电化教育机构也陆续建立,形成了由电化教育馆系 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教育电视台系统、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系统和企事业 电化教育机构系统五大系统组成的电化教育机构体系。

  (二)教育信息化奠基阶段(1993—1999年)

  1993年,教育部将举办了十年的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学科体系形成,有规划地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

  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提出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多 媒体是当时最具活力的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为了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1996年起,《中小学计算机教 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全国电化教育 “九五” 计划》《中小学 计算机教育软件规划(1998—2000年)》《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等文件陆 续出台。

  标志项目是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CERNET)示范工程”。CERNET是1994年由国家投资研发建设, 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大学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 网络,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骨干网络。CERNET的建设,加强了国家信息基础 建设,缩小了与国外先进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差距,也为国家计算机信息网 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培养了我国互联网建设领域的第一批领军 人才[6]。

  1998年12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 “现代远程教 育工程”,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工程基础。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确定了 “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做出 “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 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 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 “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 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 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的部署,吹响了教育信息化奠基、普及的 号角[7]。

  (三)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2000—2011年)

  2000年到2011年,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 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理 念。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环境建设和信息化能力建设等方面都 有很大提高。

  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实施 “校校通” 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 跨越式的发展。2001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 提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2002年颁布《教育信息化 “十五” 发展规划(纲要)》;2002年11月,教育部 发布《〈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办法(试行)》;2003年8月,教育部发布 《2002—2003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其后逐年发布)。

  标志性项目是2003年起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它是以信 息技术为手段,采取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三种 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的教学方法试点工程,要求用四年左右的 时间,使全国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 盘,在全国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建成计算机教室[8]。

  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200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正式成 立,其主要职责包括承担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和协调工作,收集、发布 基础教育资源需求信息,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建立 基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的专项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承担国家 基础教育资源库及资源服务网站的管理工作等[9]。

  为了提高国民的信息化素养,必须把信息技术知识加入教育教学的各个 环节。必须大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加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力 度,设立考核制度,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10]。2004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2005年4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计划的通知》。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教育部成立由主管部门领导担任组 长、由相关司局单位等共同组成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 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11]。2005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 平台建设管理办法》。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重新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贯 彻落实该《规划纲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决定成立教育部信息 化领导小组,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

  (四)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信息化国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高度重视。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教育信息化写入中央全会决议。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到了11 项任务,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是其中一部分,包含提供网络化教育服 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推广大规模在线开 放课程、探索学分认定与转换等。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 动纲要》,提到了教育文化大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伴随式收集、学生基础数 据库、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大数据的支撑作用、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 “十三五” 规划》。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 略纲要》,明确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 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12]。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了智能教育, 涉及交互式学习、智能校园、立体综合教学场、智能教育助理以及学习者中 心教育环境等。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 信息化被提升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位置。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 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 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 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 略任务[13]。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 质量教育体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14]。

  2021年,教育部相继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 知》《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 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12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我 国 “十四五” 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国 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22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 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2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出席国家教 育行政学院春季开学典礼时指出,要聚焦数字中国,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 略行动。按照 “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 的原则,抢占未来发展先 机,切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 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广泛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 源,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15]。9月,在二十国集团(G20)教育部长会议 上,怀进鹏部长倡议,共同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执行力。促进优质数字教育 资源共享共建,推动教育生态、学校形态、教学方式变革,合力推进教育数 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16]。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多次强调数字化 在引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新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政策的出 台,为教育信息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 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开启了新征程。

  (本文为《智能与赋能:中国外语教育数字化展望》一书第一章的节选(二)。作者应邀参与该书编写,负责政策篇文稿撰写。该书已于2022年12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

  参考文献:

  [1] 何波,郭辉.乌兰察布市统计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内蒙古统计,2016(6):46-47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百度百科.中央电化教育馆[EB/OL].[2022-06-15].

  http://baike.baidu.com/view/ 1612997. html.

  [4] 百度百科.中国教育电视台[EB/OL].[2022-06-15].

  http://baike.baidu.com/view/ 156984. html

  [5] 信息动态[J].教育与职业,2013(4):106.

  [6] CERNET简介[J].管理信息系统,2001(4):11.

  [7] 百度百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 [2022-06-15].

  http://baike.baidu.com/view/2930160.html.

  [8] 百度百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EB/OL].[2022-06-15].

  http://baike. baidu.com/view/2536971.html.

  [9] 百度百科.中央电化教育馆[EB/OL].[2022-06-15].

  http://baike.baidu.com/view/ 1612997.html.

  [10] 李志民.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刻不容缓[N].人民日报,2018-01-12(7).

  [11] 百度百科.中央电化教育馆[EB/OL].[2022-06-15].

  http://baike.baidu.com/view/ 1612997. html.

  [12]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EB/OL]. (2016-07-27)[2022-06-15].

  http://www.gov.cn/xinwen/2016-07/27/content_5095297.htm.

  [13]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 [2022-06-15].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14]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2-06-15].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 03/content_5556991.htm.

  [15] 教育部.教育部部署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EB/OL]. (2022-08-17)[2022-09-0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8/ t20220817_653285.html.

  [16] 教育部.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会议举行[EB/OL].(2022-09-01)[2022-09-0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209/t20220901_657245.html.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中国教育在线 (学术桥)

电话:+86-010-51077779  邮箱:office@hr.edu.cn

京ICP备120453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